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疝气痔瘘 - 德高医粹,知行和一!
泌尿外科医师的博客,医师同行互相学习的交流平台!

阑尾切除的手术技巧

        即使术前已经明确诊断,麻醉成功后依然再次腹部查体,有超过一半的病例可以触及异常,既可进一步确诊,又可指示阑尾位置。
  如果触及肿块,以麦氏点为中心,肿块位于外下方多为阑尾与髂窝腹膜形成脓肿,开腹注意保护切口。正上方及内下方多为大网膜包裹,切除阑尾后注意处理大网膜残腔。外上方多为腹膜后或后位阑尾,除切口适当上移外,术中注意将盲肠向内翻转(勿向上),便于处理。内上方多为阑尾脓肿位于回肠末段系膜下,肿块常巨大。内侧方向多为阑尾与后腹膜粘连,易合并盆腔脓肿。
  切口选择:宁上勿下,但须注意,超过麦氏点上方2厘米,腹外斜肌已不再是一层腱膜,而是两膜夹一肉。
  麦氏点确定:目测有误差,用尺量叫人笑话,完全依靠压痛部位切口不规范。简单方法为左手拇指置于髂前上棘,食指位于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内三分之一,皮镊置于中外三分之一,一目了然,误差极小。
  切口大小,因人而定,切记给自己留有余地,术中延长切口不是光彩的事情。切口长度不应随意,应该为缝合提前规划。例如3厘米切口缝两针正好,如果2.5厘米也得两针,白白增加手术难度。3.5厘米两针就缝不上了,三针又显多余。
  开腹:遵循微创原则,切口不仅要小,切口各层的损伤也要小,外小里大是表面文章,是假微创。切开皮肤后,血管钳撑开切口中心,向下电刀切开直达腹外斜肌腱膜,切开提起腹外斜肌腱膜,再向两侧切开皮下组织,切开长度与切口相应。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皮下间隙,维持组织原貌。
  切开腹膜前应适当分离腹膜与腹壁肌肉的间隙,这样可以无张力悬吊腹膜,保护切口。对可能化脓的病人,应将纱布角置于腹膜外,以便清除溢出脓液,切开后立即将纱布填入切口内,在纱布外切开剩余腹膜。切勿为了收集脓液而致切口污染。
  探查:如果腹腔内见脓液,应先清理脓液,按照手术完成前清理腹腔标准。否则,就会看到不断外溢的脓液影响视野、污染切口,或者一根蘸满脓液的手指或阑尾进出切口。
  寻找盲肠:很多年轻朋友开腹后发现,根本没有空间找盲肠。对于拉钩、填塞纱布仍无法显露者,介绍两种方法:内线,提出切口下一段小肠,手指顺其系膜后直达近系膜根部,然后右拐,如果不被阑尾阻挡,多可提出回盲部。外线,提起外侧腹膜,顺外侧腹膜向内提,直达盲肠。类似提起疝囊底部。
  残端处理:首先,残端包埋并非必须,对于充血水肿增厚的盲肠,最好选择不包埋。如强烈要求包埋,可在阑尾根部两侧梭形切开浆肌层,此时残端可轻松压入浆肌层下,间断缝合浆肌层即可。此方法容易伤及黏膜,增加术后肠瘘风险,应谨慎采用。对于盲肠较软,又无法包埋者,应注意是否阑尾切除不全。
  盆腔脓液清除:吸引及冲洗可清除部分积脓,但脓苔无法清除,仍需纱布清理。将纱布送达盆腔,又不会伤及肠管,最好采用滚动进入法。先将纱布一角送入髂窝,然后将纱布中部紧贴盆壁送到原纱布角外侧,注意要将纱布整体向内轻推,然后纱布可继续前进,最后后面的纱布角紧贴先入的纱布滚入盆底。
  出血处理:常见出血部位:
一、腹壁肌肉。当分离肌肉超过3厘米时,就会损伤到肌肉内上行血管,此时只要拉钩不松,钳夹电凝即可。
二、 系膜撕裂,提紧系膜后缝扎。
三、残腔出血,多为大网膜出血,可提出切除。如为腹膜出血,可压迫后放置引流。
  阑尾脓肿,为了安全起见,阑尾脓肿最好保守治疗,如果非要做手术,因阑尾根部一般完好无损,可从阑尾根部入手。
  结肠肿瘤,如果术中发现为盲肠肿瘤,最好另外切口行根治性手术。本人曾经行多例经麦氏切口右半结肠切除,感觉困难而不便。

标签:阑尾切除手术技巧
分类:阑尾炎| 发布:zdming| 查看: | 发表时间:2010-8-1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疝气痔瘘 http://zdming.com/
本文链接:http://zdming.com/post/54.html

已经有 ( 0 )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你也评一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