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嵌顿疝的手法复位?
本人10多年来,遇见大量的嵌顿疝患者,绝大部分病例需要手法复位。经过归纳和总结,整理出如下经验,希望各位同行学习借鉴和批评指正。
手法回纳复位法的原理:保持疝囊外口呈漏斗状,防止皱褶黏膜阻塞肠腔,施加外力使肠腔内容物回流,再使空虚肠管回纳。
手法回纳复位法适用于下列嵌顿性疝:(1)嵌顿疝发生于3——4小时内、腹部无明显压痛、肠鸣音无增减、无腹膜刺激征;(2)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同时估计肠管尚未发生绞窄坏死者。(3)疝囊颈口较大者。
手法复位的方法(以右斜疝为例):
(1)体位和姿势:患者取平卧位,臀高头低更佳;必要时可以使用一点镇静药,目的是减少腹内压.下肢屈曲,腹部放松,目的是减小疝囊口的压力。
(2)手法复位方法:术者站于患侧;以右手为主,右手掌对准囊底,五指绷直(根据疝囊的大小可以用三或四指),紧握疝块,向着疝囊口方向均匀用力,不能着急,用力时用左手在外环处用拇食指固定疝蒂,稳住疝囊不要让疝囊向四周膨胀变形,右手轻轻挤压疝内容物,均匀持续加压,持续几秒到半分钟左右,多数可听见咕噜声,即可复位,。
(3)力度:持续均匀用力,不可时急时缓,不然复位内容物又重新掉入疝囊,当患儿哭闹时,觉手指有冲击感,应维持原挤压力,勿使之挤回之气液体返出;当患儿吸气时,腹压减低应增加挤压力,并觉手下疝内容物逐渐缩小,这样经过几次吸气即可还纳,还纳后手指下空虚并可触到内环口,整个过程用力均匀,切忌暴力要有耐心,复位后患儿安静入睡,嘱入院观察12h。
(4)对于剧烈哭闹的不能复位小儿患者,可肌肉注射非那根或在手术室肌注氯胺酮, 或吸入麻醉,患儿安静入睡后, 往往疝可自动复位。若仍不能复位者,操作者用左手将患侧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外旋外展固定,右手托起疝囊,将患侧下肢内收内旋逐渐向下伸,同时将疝内容物从近端开始缓慢送入腹腔。或者可采用上述常规复位方法行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的几点特殊体会:
(1)若通过常规方法不能复位,可经浅环将嵌顿的肠管向外下牵拉,使嵌顿水肿的肠管段离开疝环口,肠腔重新开放,再轻挤压疝块,使肠管内的气液容积减小,从而使疝内容物体积减小,达到还纳的目的。
(2)用两指探查疝内容物,如质地均匀,有囊性感,多为肠管。如肠管变硬变厚,说明充血水肿严重,如果可以扪及饼样肿块,应该是系膜水肿。只有柔软,变形能力正常的组织才可以通过狭小的外环,因此时疝内组织变形能力已经非常有限,故应该选择手术。
(3)肿块巨大且张力较高者,除了说明外环口较大外,还有肠腔内气体、液体较多,或者水肿严重,或者已有大量渗液或渗血,复位风险较大,宜手术;
(4)肿块大,但张力不高:此时障碍还纳的原因主要是疝出的肠管较长而且成袢,手术中经常遇见这种情况,术中回纳常有困难,经常须扩大疝囊颈。但是手术困难不一定手法回纳困难,让我们回想一下外环口的情况:除了后壁比较平整外,其他的都是台阶状,可不可以利用后壁--------翻转复位!抬高臀部,左手置于阴囊前部向阴囊方向推,右手置于阴囊后部,利用食指将靠近外环口的后方的肠管压扁,还纳局段肠管内容物,利用重力逐渐还纳,有点像换枕头皮。注意不要整体上推,这样疝囊和肠管同时上移,疝囊是回不去的。
(5)疝囊不大张力不高,就是完全回不去:如果仔细探查你就会发现,肿块随挤压可以变形,肠管较软,使不上劲。此时应该是粘稠的肠内容物造成的,应该是一种难复性疝,外环口并不紧,但是糊状物力量不易传导,常规挤压很难奏效,所以宜采用分段回纳法。
(6)只剩一点点,张力高,回不去:肠腔内气水排尽后,残留少量固体,像钩子一样挂在外环口上,此时,只要用拇指直接向后压即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手法复位回纳疝内容物有可能将已发生缺血坏死的肠管回纳如体内后,造成腹膜炎的发生,也有可能只将部分疝内容物回纳如腹腔,而还有一部分疝内容物仍旧存留在疝囊内而未能及时发觉。所以嵌顿疝手法复位回纳治疗是有一定风险的方法。改方法不能根治嵌顿疝,应严密观察患者至少24小时,了解患者各种微小变化,一旦出现腹膜炎及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应及时处理,并放弃保守治疗。
分类:疝气| 发布:zdming| 查看: | 发表时间:2010-8-18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疝气痔瘘 http://zdming.com/
本文链接:http://zdming.com/post/69.html
相关文章
已经有 ( 0 )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你也评一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