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修补术后有哪些止痛的方法?
近年来,国外已将手术后镇痛作为麻醉学科的常规工作内容之一,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手术后镇痛的工作方式。我国现在也认识到了手术后镇痛的重要性。就目前国内外的情况分析,有以下几种止痛方法:
(1)口服镇痛药物:口服镇痛药物虽不为一种有效镇痛途径,但因口服镇痛药的实效特点与手术后疼痛不相匹配,也就是说,药物吸收代谢过程,很难保证疼痛高峰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2)肌内注射镇痛药物:与口服镇痛药物相比,肌内注射镇痛药物有起效迅速,易于产生峰值作用,其缺点就是注射部位有疼痛,病人对肌肉注射的恐惧,可能引起呼吸抑制以及血药浓度的波动,从而影响镇痛效果。近来不断推出新型镇痛药物使镇痛效果更为满意。
(3)静脉注射镇痛药物:单次间断静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物时,血浆药物浓度易于维持恒定,起效迅速。然而与肌肉注射比较,由于药物在体内快速重分布,单次静脉注射后作用时间较短,故需反复给药,而连续静脉点滴则节约人力,血药浓度亦很少波动,为使血药浓度尽快达到有效水平,连续静脉点滴之前往往要注射一次负荷剂量的药物。
(4)椎管内镇痛:手术后患者在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放置一条给药导管,导管与体外的一个镇痛泵相连,通过该镇痛泵注射阿片类药物镇痛,可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a。蛛网膜下腔镇痛:单次蛛网膜下腔镇痛:单次蛛网膜下腔注射阿片类镇痛药物可提供长时间的镇痛作用,其起效时间与所给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但此方法并发症较多,诸如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因而临床上更多的采用了连续硬膜外镇痛术。
b,硬膜外镇痛术:其优点是副作用少、作用确切。
(5)患者自控镇痛术:与传统的给药方法比较,患者自控镇痛术的优点是围手术期镇痛镇静效果好,用药总量少,不易造成药物过量,较少引起呼吸抑制。病人可根据自己疼痛不适的严重程度调整自控镇痛泵的给药剂量,使病人有一种参与感,自控镇痛治疗也易于接受。
(6)手术后镇痛治疗的新方法:近年来,术后镇痛技术和药物方面的大量研究旨在探讨新的镇痛药物和新的给药途径,其中除自控镇痛法在手术后镇痛领域中正发挥着独特作用外,经皮芬太尼贴剂,可控性电离子导入法,以及经口腔、鼻腔粘膜给药法等,正经历前期和临床研究,并逐渐应用于临床。
分类:疝气| 发布:zdming| 查看: | 发表时间:2010-9-1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疝气痔瘘 http://zdming.com/
本文链接:http://zdming.com/post/79.html
相关文章
已经有 ( 0 )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你也评一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