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疝手术治疗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疝的手术治疗就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疝。针对疝发生的病因,解剖的变化和病理的变化,疝手术治疗主要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封闭疝囊;二是修补缺损部位。 (1)封闭疝囊:疝囊时腹膜通过腹壁缺损处突出而形成的,其形状常是梨形。我们将其分为三部分,即疝囊的颈部、体部、底部。封闭疝囊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高位结扎疝囊,也就是用手术的方法将疝囊颈部分离出来,然后切断,用结实的缝合材料缝合结扎,从而阻止腹部的内脏再进入疝囊之内。(2)修补缺损部位:是修补腹壁肌肉筋膜薄弱和缺损的部位,使其能承受腹腔内一定的压力,防止腹部脏器再突出。
- 股疝有那些临床表现?
股疝分为以下几种,其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1)可复性股疝:常无明显症状,患者只是无意中或在查体中发现;尤其是中老年妇女或肥胖者,有时因腹部脂肪较厚,皮肤松弛,再加上突出的疝囊较小,更不易发现。患者有时感到腹下区不适,站立、行走及腹内压力增加时腹股沟部出现半球形肿块,肿块表面光滑,可有轻度压痛,边缘清晰,质地柔软。无移动性。当患者平卧时,该肿块可回纳消失。(2)嵌顿性股疝:易发生嵌顿是股疝的特点。据统计,股疝的嵌顿及绞窄的发生率是腹股沟疝的8~~~10倍。这是因为股管几乎为垂直状态,疝囊在卵圆窝外向前折转成一个锐角,且疝环周围多为坚韧的韧带所致。嵌顿性股疝表现为部分或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并持续存在阵发性加剧,腹痛的主要部位于脐周围。
- 为什么腹股沟直疝多见于中、老年男性?
这是因为男性的直疝三角区域腹壁本身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腹横筋膜的纤维较女性少,而且中老年男性的腹横筋膜常有退行性改变,其肌力、肌张力也会降低,这就减弱了保护能力,这是形成腹股沟直疝的原因。外因侧是由于中老年男性患者大多有长期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或泌尿系统结石(包括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的病史,容易造成排尿困难,导致腹内压力增高。受长期的、慢性的、反复的腹内压力升高的冲击,必然使腹横筋膜更为薄弱,出现缺损、最终导致腹股沟直疝的发生。
- 妊娠妇女怎样预防疝的发生?
妊娠是女性的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妊娠后”,其特点是随着妊娠时间的推移,孕妇的腹围逐渐增加,腹内压力逐步升高。第二个阶段是“分娩后”,其特点是腹壁肌肉松弛,张力下降,腹壁有可能有手术切口(剖宫产手术)。所以,预防妊娠妇女疝发生主要有两点: (1)妊娠后:主要是加强腹壁肌肉的力量。在妊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腹壁肌的活动,如适当运动,做一些屈伸腰部的活动,以利于腹部肌肉能适应逐渐增加的张力的需要。通过运动,提高腹部肌肉、组织的适应能力和强度,可有效的预防疝气的发生。
- 怎样检查腹股沟斜疝的患者?
检查腹股沟斜疝患者时应依据不同类型的斜疝有所侧重。 一、可复性斜疝 (1)用手轻触或轻压疝内容物,如果疝内容物为肠管,则自感疝内容物质软,表面光滑;用听诊器可听到疝块内有肠鸣音。 (2)将食指经过患者阴囊皮肤顶向腹股沟管浅环,可感觉到深环松弛扩大,此时令患者做咳嗽动作,可感觉到食指指尖在浅环部有冲击感。(3)用手指压住腹股沟深环部位,令患者用力咳嗽或站立,疝内容物不进入阴囊(或不疝出,无包块出现);再将压住深环的手指移去,则可观察到疝块从腹股沟部由外上向内下突出,直至进入阴囊,使阴囊体积明显增大。
- 为什么腹股沟斜疝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腹股沟斜疝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的原因与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下降过程有关。 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从腹膜后第二、三腰椎逐渐下降,在相当于腹股沟管内环处带动腹膜等组织经腹股沟管逐渐下降,进入阴囊。在睾丸下降过程中,下移的腹膜组织会形成一个鞘突,称之为腹膜鞘突。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左右,腹膜鞘突在睾丸上方完全闭锁,形成一个纤维索条。但在男性中,有20%——25%的婴儿腹膜鞘突发生闭锁不全或未闭锁的情况。这种未闭锁的腹膜鞘突将成为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疝囊。此外,男性腹股沟深环较女性的大,也是男性腹股沟斜疝多于女性的原因之一。而女性腹股沟管中走行的是子宫圆韧带,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亦不存在睾丸下降及阴囊形成的过程,故女性发生腹股沟斜疝的可能性明显低于男性。
- 小儿疝手术前应做哪些准备?
小儿疝手术前准备应根据疝气的类型,是否出现绞窄,是否存在肠道梗阻等因素来决定。现以小儿绞窄性疝并发肠梗阻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手术指征:因为小儿不易合作,给诊断带来困难。对于急性腹外疝患者,有必要在决定手术后,在镇静或麻醉后,使小儿处于安静情况下,再做一次身体检查,确定到底有无术指征,如有疑问一定要明确诊断,不要轻易手术。 2、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检查,血型、出凝血时间,血液电解质检查,心脏、肝脏及肾功能检查,腹部B超、胸腹透检查,必要时应做腹腔穿刺检查。
- 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疝修补术的一般原则:一切斜疝的基本病因,在于有先天性疝囊的存在,而腹壁的弱点大都是因为疝的长期存在而引起的后继变化,其强弱是与疝的大小和发生的时间长短成反比,故斜疝的手术目的,首先是切除疝囊,且愈高愈好,其次是缝闭内环,并加强腹壁的弱点。 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步骤包括下列几点:(1)、切开腹股沟管找到疝囊,将疝内容物还纳于腹腔。(2)分离疝囊,特别是疝囊颈部,直至内环处;然后高位结扎疝囊口,缝闭内环。(3)修补腹壁和腹股沟的薄弱点,使疝囊不至重新脱出。
-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新生儿、婴幼儿是腹股沟斜疝的高发人群。婴儿的疝气有自愈的可能,但是一般都得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疝块的脱出,为腹肌发育提供条件,使扩大的内环弹性恢复,开放的鞘状突重新闭合,达到自愈的目的。所以1岁以内的婴幼儿只要不发生嵌顿及绞窄性的疝,一般不选择手术治疗,而首先选择棉线束带法和疝气带等非手术治疗方法。 一、棉线束带疗法: 用一束棉线或宽的弹力绷带对折后,绕于下腹部,一端穿过对折环,在内环附近部位拉向后面,向上反折至臀上部打结,在腹股沟部外环处可以垫小棉垫或几层纱布以增加该处压力,并避免擦伤皮肤。
- 腹股沟斜疝手术切口多长?出血多吗?
腹股沟斜疝手术切口位于腹股沟的内侧1cm——2cm处,切口内侧起于耻骨结节,向外达到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1——2cm处止,切口长度为8cm——10cm。我们知道内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上侧,切口向外侧多延伸一点有利于暴露内环,使内环解剖结构辨认清楚,使手术较为方便。 单纯的腹股沟斜疝手术切口不大,因而出血不多,平均100ml左右,对机体影响不大。手术中不需要输血,因而可以避免因输血而带来的一些传染病,如乙肝等。